主旨观点题一直是言语理解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通过仔细阅读所给阅读片段是可以找到文段的主题所在的,但是当阅读片段过长或者内容比较晦涩难懂时,可能会需要反复阅读,耗时较长。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句来锁定片段的重点句进行分析,加快解题速度。
一、关键词
在片段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有些标志词来判断文段的行文脉络,比如转折词、因果词、并列词、总结词等等。此外,需要关注的还有指代词。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进行行文脉络的判定找到文段重点所在。
2020省考双师特训班、系统班免费分享:【←点击】提取马:v800
【例1】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B.强调核能在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中的关键作用
C.阐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巨大危害
D.呼吁人们改变能源结构并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D。中公解析:快速阅读题干后,我们可以看到题干当中出现了并列词“同时”,因果词“所以”,我们可以迅速把题干分为两部分。第一二句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第三句得到结论“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并列举了一种改变能源解决温室效应的例子,所以文段的主旨为“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选D。
【例2】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新继而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的第一句分析了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具有鲜明特征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因子。第二句“这就是……”中“这”指代的是前文这句话的内容,所以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总结和强调,是文段重点所在,所以文段重点是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